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前身為英國殖民地,1957年脫離英國獨立,成為馬來亞聯邦。1963年,沙巴和沙撈越加入,成為馬來西亞聯邦。由於國家被南海劃分為兩片分開的土地,致使它們在地理及社會上都存在著文化,語言及民族的差異。現時馬來西亞國內馬拉人約佔一半,華人則約佔23%,印度裔佔7%,其餘是其他不同的土著族群。馬來西亞人民的多樣性既是祝福,也是詛咒,一方面這有利其與周圍不同國家的許多社會聯繫起來,但文化和宗教的多樣性亦同時阻礙了公民之間的聯繫發展。儘管如此,馬來西亞現今是世界發展最快的經濟體之一。
即使面對經濟上的成功,性販運仍然是馬來西亞的一個普遍問題,整個黑市充斥著以性剝削、賣淫和強迫勞動為目的的人口販賣。雖然國家發展了多元化,穩定的經濟,但高壓統治、侵犯人權和社會鎮壓的代價卻很大。此外,馬來西亞各族群之間的仇恨亦引發不少對少數群體的歧視和虐待事件。
馬來西亞的宗教自由受聯邦憲法保障,雖然國內有伊斯蘭教,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的信徒,但伊斯蘭教被公認為是國教。馬來西亞人口約有 63%穆斯林和 9%的基督徒(當中福音派約有4%)。政府與不同的伊斯蘭組織,繼續通過各種方式,諸如教育、婚姻、法律制度、社會保障和引入穆斯林移民等,使國家伊斯蘭化。東馬來西亞曾經由基督徒主導,但政府一直有部署地在東馬引入伊斯蘭教。沙巴的基督徒人數已經減少,沙撈越成為馬來西亞基督徒佔多數的最後一個地方。
在馬來西亞,伊斯蘭教法往往取代憲法。2017年2 月 18 日,數千名馬來西亞人聚集在吉隆坡,支持一項有爭議的法案,加強伊斯蘭教法院的權力。馬來西亞伊斯蘭黨(PAS)在保守的東北省份擬實施保守的法律,唯法案須先得國會通過。向馬來人傳福音是非法的,使他們從穆斯林改變成基督徒可以被捕。要成為馬來人等於成為穆斯林,要他們離開伊斯蘭教不僅會失去一切,還要被迫放棄基督教信仰。在三個穆斯林佔多數的州份,叛教是死罪;除了一個州份,在其餘地方改信其他宗教,在叛教法下是非法的。此外,馬來西亞政府繼續限制馬來語的基督教書籍和聖經,並監管其用途。